请输入关键字
新闻中心
23
2023.03
技术丨热烈庆祝:纤声夺人(第八期)-绿激光专场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早春二月的北京,万物复苏乍暖还寒。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医院泌尿外科中心如期举行“纤声夺人(第八期)绿激光专场手术直播研讨会”。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学部符伟军教授、天津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李健教授、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泌尿外科邹炼教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泌尿外科付光教授、天津市人民医院张志华教授、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高宇教授、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赵豫波教授、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霍建武教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贾仁峰教授、山西王力、王旺龙等全国知名专家欢聚一堂。 刘萃龙教授作为大会主席行开幕式致辞   大会主席刘萃龙教授,现任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医院泌尿外科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泌尿外科激光手术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及推广,刘萃龙教授率先开展前列腺绿激光汽化术,填补了国内及国际绿激光技术的多项空白,是激光技术在泌尿外科应用开拓者。他对激光手术进行改良和创新,很多原创术式也得到国内外同行们的认可与推广,同时也帮助指导了上百家医院开展了泌尿外科激光手术。 刘萃龙教授介绍了绿激光在前列腺增生临床应用中的优点。致词中指出,希望以后继续与大家分享经验共同进步提高,让绿激光技术能够在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医院发扬光大,他还对专家的拔冗出席表示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预祝大会满完成!   波士顿科学销售总监刘凯先生发表致辞     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医院鲁刚副院长讲话     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医院泌尿外科欧阳昀教授作为主持专家介绍参会的各位专家教授。   李健教授向大家分享PVP术中汽化体积与手术效率的评价。   欧阳昀教授向大家分享绿激光解剖性前列腺汽化术临床疗效观察。 与会议主持专家教授们进行点评及讨论 刘萃龙教授演示  ——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 患者前列腺大小约5.5×5.0×4.6cm,约66g。术前膀胱镜见前列腺两侧叶明显增生。刘萃龙教授在手术演示过程中运用Green light 180W XPS 手术系统熟练顺利的进行了前列腺汽化手术。手术用时48分钟,激光总输出能量236122J,激光发光时间26分30秒,整个过程行云流水,视野清晰,堪称完美。   手术现场图   手术进行的同时,点评嘉宾、会代表同术者进行了深入专业的交流互动。刘萃龙教授向大家演示转播了该手术的全程,其手术操作精准性和高难度性、创新性赢得了在场各位专家教授与学员们的高度赞扬与肯定。在场各位专家教授、学员们向刘萃龙教授请教了如何开展绿激光手术,以及初步开展绿激光手术时所需要的宝贵建议。刘萃龙教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多年在绿激光道路上宝贵的工作经验和体会,并将自己多年的心得——《绿激光在泌尿外科应用》专著赠送与会专家。   现场认真观看手术演示     张志华教授、赵豫波教授、霍建武教授、贾仁峰教授对绿激光在BPH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刘萃龙教授、符伟军教授对会议进行总结。 会后刘萃龙教授进行了绿激光专著赠书活动,将自己编写的《绿激光在泌尿外科临床应用》专著签名赠送给参会专家。     全体合影留念   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绿激光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泌尿外科领域。刘萃龙教授长期实践学习绿激光技术的应用并积极推广,填补了国内及国际绿激光治疗领域的多项空白,很多原创术式也得到国际同行们认可。 此次会议由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医院泌尿外科主办,波士顿科学协办,采取线上及线下方式,数千人观看了会议直播。刘萃龙教授在会上深度、全面的分享了自己多年以来在绿激光技术方面的沉淀精华与切身感悟,使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与学者们受益匪浅,更是为中国的绿激光技术照亮了道路。 新蓝图已然绘就,新征程击鼓催征。以仁术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以如磐初心凝聚奋斗伟力,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开拓创新,攻坚克难,造福患者。热烈庆祝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医院泌尿外科主办的绿激光学术会议顺利召开,同时在此向各位远道而来的专家教授及线上的同仁致以真诚的感谢!
29
2020.10
榜样丨热烈祝贺司玉静护士长荣获“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日前,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会上宣读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表彰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决定,市委关于表彰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和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决定。1001名先进个人、308个先进集体和120名优秀共产党员、10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表彰。 我院脑病一区护士长司玉静同志也在此次会议中受到表彰,荣获“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2月上旬,我院根据朝阳区卫健委指令,组织第二批赴定点医院医疗队出征战疫一线,分步轮替首批队员。司玉静同志作为定点医院第二批医疗队护理组组长,奔赴一线,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信念、勇毅、担当、无我的精神。 “当时就是想到要做到病房‘零感染’,让我的同事们能够一个都不少的回到家里。”在接受采访时,司玉静说道。看似轻飘飘的一个承诺,背后却是连日的紧绷和不懈的努力,从2月11日奔赴一线,到3月15日带队凯旋,司玉静护士长带领我院其他五名护士坚守岗位,最后“完璧归赵”,所有人安然返岗。   从患者的收治到痊愈出院,病房中常常能够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无论是患者病床前的照顾与安慰,还是护士耳边谆谆的教诲与指导,司玉静都一丝不苟,任劳任怨。作为第二批上线人员,她几乎全天处于工作状态,以高度的责任感圆满完成了医院及院党委交予的定点医院救治任务。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院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模范作用,号召医院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挑重担、担使命,圆满完成了各项疫情防控任务。医院在维持基本医疗不停诊的前提下,坚守本院阵地,严把院感防控关,坚强承担起发热患者的筛查工作,同时,医院还承担了朝阳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的医疗与管理任务。 在六月初北京疫情出现变化之时,医院配合卫健委工作安排,强化新冠筛查“哨点”作用,建设方舱检测实验室,全力落实“应检尽检”、“愿检尽检”任务,并组建应急采样队伍,共完成应急采样工作约四万人。   在这过程中,正是有着像司玉静同志一样默默奉献、无私忘我的医疗工作者们,用他们的青春、汗水、努力,众志成城,团结同心,排除万难,才保障了医院安全、有序的运作,更好的为百姓生命安全和健康生活服务。  
17
2020.09
服贸会丨2020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医药主题日在京启动
  9月6日,2020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医药主题日启动仪式暨第五届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会将紧密围绕“中医服务-全球共享”这一主题,充分展示中医药领域抗击疫情的创新实践与丰硕成果,传递中国声音、展示中医方案、强化国际交流,搭建世界性中医药服务贸易交流平台,提升中医药服务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中医药服务扩大开放、走出国门、创新发展,通过海内外携手,线上线下结合,实现共享健康资源、促进贸易畅通、助力全球抗疫。   参会嘉宾合影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卢彦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服贸会意义重大,一方面表明我们国家坚定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另一方面展现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世界经济深受疫情影响关键时刻的责任担当和对疫情防控的高度自信。国际服务贸易面临历史性机遇与挑战,中医药作为我国的原创学科,必须审时度势,牢牢抓住大好机会,在服务贸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服务业开放合作。将北京打造成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加大先行先试力度,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卢彥致辞 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在致辞中认为,中医药对外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医药是我们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域,这是我们的独特优势,也是我们软实力非常重要的载体。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贸易政策体系,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出口基地,做好中医药服务贸易的统计工作,积极扩大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国际合作,在国际社会分享中医防疫、救治的经验,讲好中医抗疫故事,推动形成一批中医药服务世界知名品牌。   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致辞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表示,在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中医药经受了检验和检阅。在全力参与国内疫情防控的同时,中国积极推动开展中医药抗疫国际交流合作,为全球疫情防控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她说,近年来,中医药服务贸易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但在全球新冠肺炎的背景下,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发展迎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在新挑战方面,境外消费类来华消费者数量锐减,涉外医疗和教育等中医药服务贸易主要营收下降幅度较大。在新机遇方面,随着中医药抗疫效果的显现,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取得了新的进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机构大力发展“互联网+中医药”模式,积极拓展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将线下服务转移至线上,开辟了新的宣传与推广途径,在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带动了国内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经济战略下,中医药服务贸易将会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发挥新的重要作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致辞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介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与40多个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订了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的有效性得到了有力证明。中国愿根据需要与国际社会积极分享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的经验与做法,支持中医药走向世界。   在中医药主题日启动仪式之后,紧接着召开了第五届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琦作《中国疫情防控中医预防方案》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派代表北京广安门医院副院长吕文良作《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作用,用中国办法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报告;日本科学院理化学研究所教授张亨作《中医药走出国门的几个问题探讨》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教授仝小林作《中医药抗疫的优势》视频报告。此外,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还主办中医药健康产业国际智库论坛、2020北京中医药国际发展论坛等专题论坛。   本次会议由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承办,由北京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培训基地、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北京圣马克医院,北京中医药学会、北京科学技术协会、世界中医药学联合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北京中医药大学共同举办。
16
2020.09
服贸会丨服贸会中医药主题日启动仪式在京举办
  9月6日,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医药主题日,启动仪式暨第五届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在致辞中表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系统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全行业迅速动员,全方位参与防控,全过程救治患者,为我国疫情防控作出重要贡献,为全球疫情防控贡献“中国力量”。   余艳红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和贸易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发展也面临新挑战和新机遇。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境外来华消费者数量锐诚,涉外医疗和教育等中医药服务贸易主要营收下降幅度较大。另一方面,中医药的抗疫效果得到国内外高度认同,“互联网+中医”等服务广泛应用,引领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新方向。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经济战略下,中医药服务贸易将会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中发挥新的重要作用。   中医药主题日启动仪式现场 启动仪式上,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分别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和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智慧中医项目和企业数字化运营平台合作项目。  
16
2020.09
服贸会丨中医药服务贸易迎来发展机遇期 北京将起示范引领作用
  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在抗疫中表现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上,中医药展区是颇受关注的焦点,北京或将在中医药的服务贸易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在服贸会期间举行的中医药主题日启动仪式暨第五届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大会上表示,服务贸易的发展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医药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发挥北京在中国服务业开放中的引领作用,将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加大试点,探索经验,充分发挥好中医药在服务贸易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交往基本停滞,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有所放缓,但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攻坚战中,中医药在临床筛选出的“三方三药”疗效非常显著,中国积极与世界各国交流中医药抗疫诊疗方案,对后疫情时代发展中医药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在湖北武汉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候,4900名中医药工作者支援湖北和武汉,中西结合是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做得最紧密、最系统、最全面的,真正实现中西医结合有机制、有团队、有举措、有保障,并且取得很好疗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透露,疫情期间,中国积极与世界共享经验,发布英文版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举办近40场视频专家交流直播活动,与82个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救治患者的经验和做法。同时向10余个国家捐赠中医药产品,选派了近50名中医赴28个国家和地区帮助当地政府抗击疫情,为286个驻外使领馆捐赠清肺排毒汤等有效方药,还建设了全球抗疫中医药服务平台,为海外华侨华人提供远程咨询服务和专业指导。 北京或将在中医药走出去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2015年,北京成为全国唯一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在试点政策带动下,北京的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了83.5%,高于全国近30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超过15%。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卢彦说,中医药作为我国的原创学科,必须审时度势,牢牢抓住大好机会,在服务贸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把北京打造成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加大先行先试力度,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近年来,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持续提高,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全球服务贸易占比将由目前的21%,提高到2030年的25%。中医药或将在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数据显示,中医药已经传播到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与40多个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订了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 余艳红认为,随着中医药抗疫效果的显现,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取得了新的进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机构大力发展“互联网+中医药”模式,积极拓展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将线下服务转移至线上,开辟了新的宣传与推广途径,在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带动了国内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经济战略下,中医药服务贸易将会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发挥新的重要作用。 2019年《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出台,提出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钱克明透露,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贸易的体系,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出口基地,做好中医药服务贸易的统计工作,积极扩大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国际合作,向国际社会分享中医防疫和救治经验,讲好中医抗疫故事,形成一批中医药服务世界知名品牌。 9月7日,位于北京东四环附近的北京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培训基地,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华侨中医聚集在一起,参加服贸会的线下会议——2020华侨华人中医药研修班暨北京名医“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预防治疗及康复专家研讨会,交流分享中西药在抗疫中的成效。 自2017年北京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培训基地成立以来,依托北京朝阳中西医急诊抢救中心中医特色疗法科,已成功孵化出从美国引入中国的“陈虹樑指尖易筋疗法”,以及从日本回流到中国的“马少群温灸法”。基地的负责人郝天智告诉记者,基地是一个集医疗、教学、交流、展示于一体的常设服务平台,将在中医药引进来走出去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孵化国外引入的中医药项目同时,还通过线上线下授课的方式,将国内的知名中医专家推荐给海外华侨,加强国内外中医药交流,并为海外人群提供高端中医药的治疗。  
16
2020.09
服贸会丨中医药已传播183个国家地区,战疫中有效性得到有力证明
  9月7日,位于北京东四环附近的北京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培训基地,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华侨中医聚集在一起,参加服贸会的线下会议——2020华侨华人中医药研修班暨北京名医“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预防治疗及康复专家研讨会,交流分享中西药在抗疫中的成效。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提出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现代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打造国家品牌、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完善中医药服务贸易统计体系、扩大中医药国际市场准入、促进国内健康服务业转型升级的五点倡议。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姜良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刘震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呼吸科主任苗青等9名在新冠肺炎防治一线北京中医与来自美国、日本、毛里求斯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中医师参加研讨,1000余名海内外中医师通过在线平台参加了会议。 自2017年北京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培训基地成立以来,依托北京朝阳中西医急诊抢救中心中医特色疗法科,已成功孵化出从美国引入中国的“陈虹樑指尖易筋疗法”,以及从日本回流到中国的“马少群温灸法”。基地的负责人郝天智告诉记者,基地是一个集医疗、教学、交流、展示于一体的常设服务平台,将在中医药引进来走出去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孵化国外引入的中医药项目同时,还通过线上线下授课的方式,将国内的知名中医专家推荐给海外华侨,加强国内外中医药交流,并为海外人群提供高端中医药的治疗。
15
2020.09
服贸会丨“引进来 走出去” 服贸会打通中医药国内国际双循环
9月,北京已经入秋,疫情逐渐平稳,位于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的特色疗法科,慕名而来的病人络绎不绝,为了能够容纳更多病人同时就诊,翻倍增加科室里的病床。   这里是医院最年轻科室——传统医学特色疗法科,也是北京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培训基地的孵化器,创建的初衷,是要通过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原京交会),发现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医疗法,孵化培育,最终实现大规模临床应用和普及推广。   2017年,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为基地联合授牌 自2017年京交会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为基地联合授牌成立以来,已举办多次面向海内外的培训交流会议,并在传统医学特色疗法科孵化出一些海外中医药项目,成为中医药引进来走出去的重要载体。作为集医疗、教学、交流、展示于一体的常设服务平台,基地在孵化国外引入的中医药项目同时,还通过线上线下授课的方式,将国内的知名中医专家推荐给海外华侨,加强中医药的全球交流,并为海外人群提供高端中医药的治疗,助力中医药“引进来走出去”。   提速“引进来走出去”   穿过一道小门,右转就是传统医学特色疗法科,艾灸的味道从门缝里飘散出来,并不大的房间里,人来人往,有时队伍会排到门外。 2017年9月开始酝酿,2019年8月正式启动,短短一年里,特色疗法科病进入到稳步发展阶段,一个经由服贸会引入到国内的技术——“陈虹樑指尖易筋疗法”、以及从国内引入的“马氏温灸法”,已让近两万患者受益。 2017年京交会上北京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培训基地成立,随后每年都会设置培训和研讨环节,研讨的主题每年调整,从中药抗癌、中药治疗睡眠功能性障碍和抑郁症,再到今年的中药抗疫,但“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向一直未变。   在研讨会上,9名北京名医现场解答海外中医师疑难问题 9月7日,位于北京东四环附近的北京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培训基地,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华侨中医聚集在一起,参加服贸会的线上线下会议——2020华侨华人中医药研修班暨北京名医“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预防治疗及康复专家研讨会,交流分享中西药在抗疫中的成效。  法国、新加坡海外华侨华人培训班 每年的服贸会(京交会)期间,都会举办类似的会议和研修班,比如依托2018及2019京交会(服贸会)举办的华侨华人中医药论坛暨高级研修班。今年受到疫情影响,会期大幅缩短,依然邀请了北京的十位顶级国药专家给华侨华人授课。与此同时,参加会议的华侨华人也会将一些好的技术引入到中国。   郝天智副院长在接受媒体采访 这些培训都是在成立于2017年服贸会期间的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培训基地完成。基地负责人郝天智告诉记者,海外华侨华人是中医在海外传播的桥梁和纽带,每年的服贸会期间,基地都会举办研修班,邀请国内的知名中医专家给海外华侨华人授课,请他们参观国内的知名中医院。今年受到疫情影响,主要通过线上授课完成,目前已经开展多次面向新加坡、美国、日本、匈牙利等地华人华侨的中医药抗疫培训。   指尖易筋创始人陈虹樑在往年海外华侨华人培训上进行技术展示 “指尖易筋疗法“是中医药走出去引进来的一个项目,由于”指尖易筋疗法”在治疗肿瘤疼痛上的特殊作用,入选2019年朝阳区科委课题:“指尖易筋”推拿手法治疗恶性肿瘤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课题,2020年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项目青年规划项目课题:手指点穴治疗肺癌疼痛患者的临床研究。   2019年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马氏温灸传承推广基地授牌仪式 另一个正在孵育的特色项目是“马氏温灸法”,被誉为我国三大灸法流派之一,是既有“传承故事”,又有“学术内核”的传统医学特色技法,具有临床效果好、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等特点,北京朝阳中西医急诊结合抢救中心特色疗法科正对其进行系统挖掘传承,同时应用现代科技对温灸器具进行改良创新,使之便于应用推广。 而今,“陈虹樑中医药技能传承工作室”已经在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挂牌。科室的负责人秦子舒告诉记者,未来要通过多元化、一体化、平台化、产业化的思路继续向前推进,一方面引进和输出更多的中医药特色项目,另一方面打造医教研一体化、生产服务一体化;此外,还要平台化的方便快捷高效、促进产业发展,同时孵化项目,多点辐射,形成一系列产业链条。   传统医学特色疗法科负责人秦子舒在为老人进行指尖易筋体验服务 “从服贸会上筛选出来的中医药技术,只要符合五个原则就可以进入科室,包括技术具有独到的特色,在一定领域具有显著疗效;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具有足够奉献精神,能投入足够精力进行言传身教;技术具有可复制性,能够让初学者,短时间掌握入门水平;拥有师承弟子,能够让其推广传播,孵化成熟后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秦子舒说。   以“指尖易筋疗法”为例,目前在国内已开展多次培训,比如2019年“陈虹樑指尖易筋疗法”初级学习班;2019年北京市继续教育项目,“陈虹樑指尖易筋疗法”中级学习班;2019年“指尖易筋”主题沙龙4次,2019年“陈虹樑指尖易筋疗法”适宜技术培训班。   迎来发展机遇期   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战中医药功不可没,在中国抗击新冠疫情攻坚战中,中医药在临床筛选出的“三方三药”疗效非常显著,中国积极与世界各国交流中医药抗疫诊疗方案,对后疫情时代发展中医药奠定非常好的基础,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在服贸会上发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在服贸会上透露,疫情期间,中国积极与世界共享经验,发布英文版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举办近40场视频专家交流直播活动,与82个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救治患者的经验和做法。同时向10余个国家捐赠中医药产品,选派了近50名中医赴28个国家和地区帮助当地政府抗击疫情,为286个驻外使领馆捐赠清肺排毒汤等有效方药,还建设了全球抗疫中医药服务平台,为海外华侨华人提供远程咨询服务和专业指导。   “随着中医药抗疫效果的显现,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取得了新的进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机构大力发展‘互联网+中医药’模式,积极拓展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将线下服务转移至线上,开辟了新的宣传与推广途径,在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带动了国内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经济战略下,中医药服务贸易将会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发挥新的重要作用。”她说。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在服贸会上讲话 中医只有在全面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发挥自身优势,要加速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表示,依托“一带一路”,打造中医的服务、传承、贸易、创新之路。在打造这条路的过程中,要树立“中主西随”的思想,中医药在国际上要建立中国的标准、中国的规则,使之成为世界的规则。   过去几年里,中医药成为中国与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互鉴的名片,也成为中国与各国共同增进健康福祉、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仅北京市就已经开展多个政府间的合作项目,如西班牙、拉脱维亚、巴基斯坦。   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分别与科大讯飞(上)和用友网络(下)签订了合作项目 2020年的服贸会上,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分别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和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智慧中医项目》和《企业数字化运营平台》合作项目。在此之前2019年京交会(服贸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等机构分别与日本、尼日利亚等国家签署协议,同时还推出了在中医药向海外推广、传承、创新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十大示范工程;2018年(服贸会)上,北京中医管理局与俄罗斯莫斯科市卫生局,北京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培训基地与加拿大加中大健康院签署战略伙伴合作协议等七项合作签署。   服贸会已成为中国向国际展示中医药的桥梁,中医药服务板块是历届京交会(服贸会)上参展和观展人数最多的板块之一,也是外国来宾最关注和喜爱的板块,多次获得组委会评选的“最佳专业展区”,服贸会上举行的海外中医药大会也已成为国内外中医行业交流的平台。   中医药主题日启动仪式 “我们希望借助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发展战略,借助海外中医药大会的平台,坚持合作共享,坚持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整合世界范围内中医药人力与之力资源,不断加强对中医药传统技术、方法的有效筛选和保护,进一步调动中医药工作者学技术、用技术的积极行和创造性,拓宽中医药国际合作领域,聚力打造中医药技术与文化品牌,为大家搭建一个高层次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遴选一批活跃在海外的中医药人才,推广一批活跃在海外的项目技术,把国内外中医药人才、技术打通一条通道,造福更多百姓健康。”屠志涛说。 近年来,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持续提高,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全球服务贸易占比将由目前的21%,提高到2030年的25%。中医药或将在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数据显示,中医药已经传播到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与40多个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订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     文字来源: 中国日报网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