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健康知识
29
2024.11
失眠多梦睡不着 中医治疗有妙方
明明已经很累,但仍要“报复性熬夜”,企图以此弥补损失的个人时间,是当下大多数年轻人常见的睡眠习惯,而随之而来的一些如失眠、浅眠、多梦等睡眠问题,都会成为影响身体健康的“凶手”。   良好的睡眠质量能够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促进大脑功能和情绪稳定。然而,在现代社会中, 很多人面临睡眠质量下降的问题, 这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长期睡眠不足的人群更容易患上高血压, 而睡眠质量下降也会加重已经存在的心脏疾病。 睡眠质量对于情绪稳定和心理健康同样至关重要。良好的睡眠能够帮助我们缓解紧张和焦虑,提升心情和心理状态。相反,睡眠不足或质量不佳会导致人们易怒、情绪波动大, 甚至出现抑郁和焦虑等精神障碍。   缓解失眠可以尝试以下建议 1. 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避免刻意熬夜。 2. 尽量在睡前一小时不使用电子产品。 3. 睡前避免饮用咖啡、茶、可乐等含有咖啡因的饮料。 4. 放松身心,尝试进行深呼吸、瑜伽、冥想或渐进性肌肉松弛练习,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减轻压力和放松身心。 5. 限制饮酒,虽然酒精可能会让人更快地入睡, 但它会扰乱深度睡眠, 导致更早的醒来和整体睡眠质量的下降。 6. 睡前用热水泡脚、泡澡,有利于缓解疲劳和紧张情绪,促进睡眠。   多数人可以通过以上方法改善睡眠状态,如果以上方法无法缓解失眠, 或者失眠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 可以试试针灸调理。 中医治疗失眠有妙招 中医认为失眠病因分虚实,实者为七情内伤、肝失条达、饮食失节、痰热上扰;虚者为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劳倦过度、心脾两虚。 中药内服、按摩、针灸、耳穴均能平衡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   文章作者 任旭静 针灸科 主治医师 2011年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十余年。熟练掌握针灸、火针、刺络放血、艾灸等中医传统技术,并擅长根据中医理论,运用针刀结合针灸、放血治疗顽固性疼痛、肥胖症、失眠、面瘫、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  出诊时间 周二、三、五 8:30-17:00 周一、四 13:30-20:00 咨询电话 010-8792 9701
29
2024.11
冬膘春来减 针刀有妙招
针刀减肥 早在内经时代,中医对肥胖病就有所认识。《素问·通评虚实论》曰:“肥贵人,则膏梁之疾也。”《素问·奇病论》亦云:“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此外,《灵枢·卫气失常》提出肥胖三分法,即把肥胖者分为“脂人”、“膏人”、“肉人”3种类型。针刀疗法作为传统医学的一项优秀技术,在治疗肥胖方面已有广泛应用。 01 针刀减肥的原理是什么? 针刀局部松解肌筋膜,使脂肪细胞压力减小,脂肪颗粒流动加速,从而促进脂肪的代谢和分解,达到局部减脂的功效; 根据脏腑、经络理论,辩证取穴,调理气血,改善脏腑功能,从而改善体质。 02 针刀减肥的特点 7-10天治疗一次,每次20-30分钟; 治疗后脂肪分解加速,产能增加,食欲自然减退,食量减少,而精神体力不变; 减肥的同时对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起到调节作用。 03 针刀减肥的注意事项 不宜空腹治疗,适量进餐; 治疗期间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治疗后局部保持清洁干燥,24小时内不宜做剧烈运动; 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身体状况和减肥效果,如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04 针刀减肥的禁忌症 患有严重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疾病的患者不宜进行此项治疗; 患有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等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不宜进行此项治疗; 处于月经期、妊娠期的患者不宜进行此项治疗; 过于疲劳、精神状态不稳定的患者不宜进行此项治疗; 局部有感染、炎症的患者不宜进行此项治疗。 任旭静 针灸科 主治医师 2011年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十余年。熟练掌握针灸、火针、刺络放血、艾灸等中医传统技术,并擅长根据中医理论,运用针刀结合针灸、放血治疗顽固性疼痛、肥胖症、失眠、面瘫、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  出诊时间 周二、三、五 8:30-17:00 周一、四 13:30-20:00 咨询电话 010-8792 9701
29
2024.11
冠心病怎么治?中医巧用7大方法,帮你缓解心悸、改善胸痛!
冠心病属于慢性病,治疗时间比较长,恢复也比较慢,一般患者患有冠心病心理压力也非常大。到底是选择中医还是西医治疗呢? 西医治疗冠心病,药物、冠脉支架植入、冠脉搭桥是主要的手段。 中医治疗冠心病上,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活血化瘀或者通过理气的方式来促进恢复。中医的特点就是从整体上改善患者的气血运行,个体化的给予治疗方案,缓解临床症状。 如果患者处于慢性恢复期,在服用抗血小板、降脂药等基础上,仍有心前区不适,或者其他一些症状的可以通过中药治疗。 还有就是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也可以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对于改善术后的一切精神状态、身体不适,有很好的疗效。 今天主要讲讲冠心病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种证型: 心血瘀阻型、胸阳痹阻型、气虚血瘀型、气阴两虚型、肾阳虚弱型。 用通俗语言讲,中医认为冠心病本虚标实,标实以血瘀、痰湿、气滞、寒凝为主,本虚主要是气虚、阴虚、血虚、气虚。 中医中药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疗效确切,并具有独特的优势,辨证中药、中成药以及多样的中医外治法的综合调治,不但临床疗效满意,还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医是怎么治疗冠心病的: 方法1、益气养阴法 临床观察,冠心病不同程度,存在气阴不足的情况,近年来,应用益气养阴法,治疗冠心病,取得了较大进展。 对于冠心病气阴两虚的症状,可根据气虚与阴虚的程度,根据个人体质辨证用药,灵活调整用药的比例。 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提到,对于脉结心悸的症状,可使用灸甘草汤,可养阴血、益阳气。 方法2、理气法 理气法是古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张仲景曾提出对于胸痹、气短、胸中气塞的症状,可用橘枳姜汤治疗。 方法3、化痰法 痰浊造成内阻,郁久而化热,最终痰淤阻滞导致血行性不畅,进而引发心绞痛。 对于痰热病机,需使用清热化痰法治疗。《金匮要略》中提出,通过调理脾胃治疗胸痹,使用薏苡仁、杏仁、半夏、茯苓等药材治疗。 方法4、补肾固本法 《太平圣惠方》中提出,胸痹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肾气不足,肾脏虚弱因而引发胸痛,也指出了心脏和肾脏之间的密切关系。 对于此类病症,治疗中应注重活血通络、补肾固本。 通过补肾固本治疗心痛,宜用大补元煎、左归饮等。 方法5、温通法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运行正常与否,与身体的寒热关系密切。血遇寒则凝,遇热则通。 冠心病为寒气于心脉,经络不通、导致的血气不通。 温通法可利用温热之物,使气血流通,疼痛缓解。使用细辛、高良姜、荜茇等温通散寒止疼的中药最为常见。 方法6、活血化瘀法 活血化瘀法由来已久,早在《黄帝内经》中,我国的中医就已经对瘀血形成一定的认识。 此法是最常见冠心病中医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瘀症。 一般会用到三七粉、红花、桃仁、川芎、丹参等中药,主要起到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 方法7、中医外治法 中医治疗冠心病一般都是外治+内服,疗效加倍。 外治比较常见的方法有针刺疗法、艾灸疗法、穴位贴敷疗法、耳穴压豆疗法、足浴疗法、推拿按摩疗法等。利用穴位疏通经络,改善微循环,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冠心病对人体的危害很大,以上就是针对冠心病不同的病症,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一些方法,具体方药还要辩证论治。 当然了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日常除了要服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良好的饮食习惯,科学的生活方式,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冠心病的危害。
29
2024.11
中医:糖尿病根本原因是“脾虚”,常按这里有收获
糖尿病在中医里属于“消渴”范畴,我们古人对此病早有论述,《素问奇病论》载:“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这是黄帝与岐伯的一段对话,意思是,黄帝问岐伯:有的病人口中发甜,这是什么病?是怎么得的?岐伯回答道:这是由于食物的精气向上泛滥,病名“脾瘅”。 正常情况下,饮食到了胃以后,经过初步的消化,再由脾运化至全身。如果脾有热,失去正常的运化功能,则津液停留,向上泛溢,所以使人产生口中发甜的症状。这是因为饮食过于肥美所诱发的疾病。经络技巧公众号提示得了这种病的人平时大都喜欢吃肥甘厚味的食物,而厚味使人生内热,甘味使人胸腹满闷。因此食气上溢出现口甜,时间长了就转成消渴了。 在这里,“脾瘅”类似于我们现代医学所说的糖尿病前期,即胰岛素抵抗引起的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如果防治不及时,就会发展成消渴,即临床期糖尿病。 “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 中医认为,消渴有上、中、下三消之分。上消属肺,主要表现为口渴多饮;中消属胃,表现为多食善饥;下消属肾,以多尿为主。因此,糖尿病便具有了“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 1、多饮 早期的上消,主要表现为口渴,平时多喝水才会感觉舒服一点,这是肺热津伤所致。对于这种情况,可以按摩肺俞、合谷、鱼际、三阴交等穴来进行调节。肺俞穴虽属于膀胱经,但它是肺的背俞穴,是肺气聚集的地方,对于调节肺脏有很好的功效。找肺俞穴时,先低头,脖子后面正中有一个骨性的突起,此处是第7颈椎的棘突,往下数3个这样的突起是第3胸椎棘突,再往两边1.5寸处就是此穴。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原穴,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 鱼际穴是肺经要穴,它在手大拇指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大约相当于第1掌骨中点桡骨的赤白肉际处。(不会取穴?关注“经络技巧”公众号,点击穴位查询或在公众号内输入任意穴位即可查找穴位!) 平时多对这几个穴位进行按摩,对血糖有很好的调节效果。 2、多食 一旦肺燥热,它的输布津液的功能受损,便会引起胃燥津伤,脾阴虚耗,中焦脾胃运化就会受到抑制,就会产生中消症状。消谷善饥是中消典型的症状。什么是消谷善饥呢?它是由中焦热盛所致的胃内食物消化快的症状,也就是说你不停地吃,但老觉着饿。为什么这样呢?就是因为燥热伤胃、胃火炽盛所致。《灵枢大惑论》载:“胃热则消谷,谷消故善饥。”此时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身体减负,调理身体,修复疲惫不堪的脾胃。经络技巧公众号提示这时你的主食不能吃得过少(主食应当根据个人的工作性质、劳动强度和体重等具体情况而定);平时要少食多餐,可将每天饮食总量分配到4-5餐中;也不要因为怕油腻而单纯吃素,要做到荤素搭配。平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按摩穴位的方法进行辅助治疗。其中,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等穴都能很好地调节脾胃功能。 脾俞穴是脾的背俞穴,胃俞穴是胃的背俞穴,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各自对应的脾和胃的功能。脾俞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穴在背下部,于第12胸椎棘突下,自正中线向左右两侧用食指、中指并拢量取2横指处即是此穴。 3、多尿 肾功能不好导致的糖尿病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多尿,我们可以通过多按摩肾俞穴、太溪穴、三阴交穴来调节肾的功能。 4、体重减少 由于胃的无序工作,盲目地快速消化食物,必然增加脾化血的工作量,导致脾热。胃热、脾热使人体代谢加快,导致人体消瘦、乏力。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