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医院建设
17
2022.05
守护丨最美的日子有最美的你(节选)
在他们决然选择的每一段旅途 唱响的是这样一首动人的歌 养育之恩终要报 战士的责任我不忘 横刀上马扫敌寇 甘洒热血在疆场 待到儿子凯旋归 我为妈妈献上一枚军功章   200名核酸检测突击队员 踏着清晨的曙光 穿着严密的防护服 冒着酷热的阳光 转战驻地社区核酸检测场   在预检分诊要道和各个病区入口 我们的白衣战士 轮番上阵分兵把守 全天侯守护着医院的生命通道   在这与疫魔赛跑的竞速中 全院员工都在争抢着占领自己的阵地 护士杨心想挺着大月份的身孕 主动请缨站上哨位 急诊科医生马吉超轻伤不下火线 受伤休假的护士高海玲放弃休假 重返岗位 廉鸿飞李雪小俩口在各自科室 轮流替班填补人手空白 成就了战疫夫妻美名 正要离职的护士姚莉莉义无反顾冲向战场 刘丹技师爷爷病逝不能送最后一程却在坚守战士岗位 李娜医生儿子就在医院住院虽咫尺天涯为抗疫却未曾相见   危机时刻 巨变之年 一群胸怀梦想坚强勇敢的中西医人高举战旗挺身而出前赴后继 用信念唱响了最美逆行者之歌 用行动书写了中西医人的责任担当   我们牺牲了自我 我们付出了艰辛 我们舍弃了小家 我们收获了勇敢 我们收获了成长 我们收获了荣誉   战斗还在继续 号角尚未停息 红艳艳的战旗依然插在高高的山顶 上面郝然镌刻着:我们都是中西医的追梦人 锵锵的战鼓和着激越的旋律 响彻云宵的正是这首被我们广为传唱的 最美逆行者之歌   (本版照片由书生一枝笔、马智博、司玉静、王瑾、马春蓄、秦然、经世弟、王金阳等提供)
07
2021.12
榜样丨立冬风雪寒 抗疫心间暖 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核酸采样应急队执行任务
11月7日,天还带着蒙蒙的夜色,我院核酸采样应急队的21名队员就已经按照朝阳区卫健委指示,站在风雪之中。他们即将冒着入冬的第一场大雪,于早晨6:30再次踏上核酸筛查采样任务的“征途”。 此次共完成核酸采样1305人次:其中集中采样1144人次,入户39户,采样140人次,工作人员自检21人次。   零下3度的气温,风雪交加的天气,堆满积雪的路面,距离较远的点位和分散的入户点,都给这次采样工作增加了极大的难度。即便如此,也没有一声抱怨。“流程规范,技能娴熟,配合默契,可以提高采样效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任务,同时减少被采样居民的不适感和等候时间。”这个标准和叮嘱熟记于每位队员的心里。   到达现场,采样队根据实际情况,分为集中采样和入户采样两队。分工完毕后,集中采样的3个点位和入户4组人员都迅速投入到自己的岗位上开始工作。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之中,汗水浸透了小组成员们的衣服,很快又变冷变干,防护镜内面屏上的水汽泛起又消失。面对湿滑的路面和凛冽的寒风,大家没有一句怨言。他们迅捷的反应减少了居民等候时间,并在规定时间内完美完成采样任务。  “请您张大嘴,说啊——”这一声声用于示范的“啊”,采样护士们一天说了无数次,简简单单的一个字也逐渐从清润到微微带着沙哑。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认真的一边向居民讲解如何配合采样,一边迅速地完成采样操作。每采一个样本,都进行一次严格的手部消毒,保障每一名居民的安全。  (每一次标准的操作,都来自于护士的责任心和专业精神) 风雪中的蓝色显得格外耀眼,防护服内单薄的衣裳,冻僵的双手,还有堆积在身上的雪花,都没能成为工作的阻障。大家高涨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规范的操作流程得到了卫健委以及街道办事处领导的肯定。 (集中采样组)   (入户组) 经历了望京盛夏的骄阳、立冬的初雪,我们中西医人在院领导的带领下,用双脚丈量战线,用双手守护安康。在和病毒搏击的路上,与成千上万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一起,我们尽全力守护这座城市,保护首都人民的健康。“战疫”仍在继续,我们也定全力以赴,践行初心使命。
08
2021.04
榜样丨“救死扶伤是医护的天职”——好人肖琼
  “感谢您对我父亲的帮助。” 在急诊大厅,患者家属张先生将一面红艳的锦旗送到了我院急诊三区护士肖琼的手上,通过张先生的讲述,我们才得知,急诊三区护士肖琼在公交车站救助了一位老人。   老人家属给肖琼送来的感谢信 事情发生在3月2日早9时左右,肖琼正在等待公交车,一位八十余岁的老人突发心脏病,围观群众很多。肖琼刚刚下夜班,经过一夜的忙碌,还很疲惫的她二话没说就冲到人群中。   “当时看到老人倒在地上,他的家属就在旁边,我也没有想那么多。” 对于肖琼而言,救人是第一位的,她一面疏散开围观群众,给患者以呼吸的空气,一面请其他人帮助清理老人口中的异物。在使用速效救心丸、等待老人家属取来药物的过程中,肖琼一直在对老人进行胸部按压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 “大概进行了二十多分钟,急救需要持续不断的进行胸部按摩,一开始我还有力气,到最后几乎就是凭着信念在支持了。”肖琼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想到当时的急救过程,看着老人恢复呼吸的瞬间她整个人都为之一振,直到老人被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急救,她才发现自己的双手已经麻了,腿是软的,几乎站不起来。   谈到当时抢救时的情景,肖琼说自己从事的就是急救工作,发现有人摔倒之后,第一反应就是想着上前救人。“救死扶伤是医护的天职,不管当时在那里的是我还是医护人员,我相信我们最后的选择都是一致的。”在采访的最后,肖琼说道。   线索提供:急诊三病区 肖琼  医患办 路彬 编辑、供稿:企宣部
19
2020.10
榜样丨热烈祝贺司玉静护士长荣获“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日前,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会上宣读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表彰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决定,市委关于表彰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和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决定。1001名先进个人、308个先进集体和120名优秀共产党员、10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表彰。 我院脑病一区护士长司玉静同志也在此次会议中受到表彰,荣获“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2月上旬,我院根据朝阳区卫健委指令,组织第二批赴定点医院医疗队出征战疫一线,分步轮替首批队员。司玉静同志作为定点医院第二批医疗队护理组组长,奔赴一线,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信念、勇毅、担当、无我的精神。 “当时就是想到要做到病房‘零感染’,让我的同事们能够一个都不少的回到家里。”在接受采访时,司玉静说道。看似轻飘飘的一个承诺,背后却是连日的紧绷和不懈的努力,从2月11日奔赴一线,到3月15日带队凯旋,司玉静护士长带领我院其他五名护士坚守岗位,最后“完璧归赵”,所有人安然返岗。   从患者的收治到痊愈出院,病房中常常能够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无论是患者病床前的照顾与安慰,还是护士耳边谆谆的教诲与指导,司玉静都一丝不苟,任劳任怨。作为第二批上线人员,她几乎全天处于工作状态,以高度的责任感圆满完成了医院及院党委交予的定点医院救治任务。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院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模范作用,号召医院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挑重担、担使命,圆满完成了各项疫情防控任务。医院在维持基本医疗不停诊的前提下,坚守本院阵地,严把院感防控关,坚强承担起发热患者的筛查工作,同时,医院还承担了朝阳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的医疗与管理任务。 在六月初北京疫情出现变化之时,医院配合卫健委工作安排,强化新冠筛查“哨点”作用,建设方舱检测实验室,全力落实“应检尽检”、“愿检尽检”任务,并组建应急采样队伍,共完成应急采样工作约四万人。   在这过程中,正是有着像司玉静同志一样默默奉献、无私忘我的医疗工作者们,用他们的青春、汗水、努力,众志成城,团结同心,排除万难,才保障了医院安全、有序的运作,更好的为百姓生命安全和健康生活服务。  
10
2020.07
核酸检测英雄谱丨无悔的青春
六月的天,闷热的要命。 新发地突发疫情,再次拉升了京城疫情防控等级。人们的心再次紧张起来。就是在这样紧急严峻的形势下,针灸科接到医院指令,全体受命出征。   调令就是冲锋的号角,接到出征通知之后,针灸科紧急召开动员会,大家积极响应,无一退缩。代理主任王晓霞与沈潜主任沟通,在确保科室急需就诊患者诊疗前提下,安排2医1护留守,其余11人全部加入应急小组迎战疫情,大家都要服从组织安排,坚决响应医院号召,随时待命出征。   为了保障个人采集效率与采集安全,医院组织培训穿脱防护服及咽拭子采集工作。每次培训结束之后回到科室,科室内还要两人一组,监督练习。王晓霞代理主任是应急医疗队第十一小组的组长,她对待培训一丝不苟,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严格要求小组成员及科室人员。只要在其它科室学到好的经验及方法,她一定会分享给大家,并要求大家反复练习,绝不能在前线出差错。周凌护士长也是反复强调:一人感染,全军覆没,不能心存一丝侥幸。     周凌护士长是针灸科最早被抽调的检测组成员,最初负责全院工作人员核酸检测,之后又接手了我们外出核酸检测的保障任务。 核酸检测工作常常没有准确的定时规律,早上有任务就要起早备好物资,晚上有任务就晚上备物资,还要时时紧绷着神经避免突如其来的任务。她不仅要备好检验时各检查组所需要的手消、喷壶、各种垃圾袋、口罩、手套,整理每个出征队员要带走的物品,还要对出征回来的衣物进行消毒。 为了保障核酸检测工作,周凌护士长只能住在科室,随时查看手机,不敢离院半步,忙起来就是从早晨到晚上。最后一队返回已经是凌晨2点,她还是守候在后勤保障的小隔间里,直到所有的人都安全回到家她才睡下。   纪丹丹小姐姐,是最有耐心的护士姐姐,核酸采样时,尽管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密不透气的口罩,也能听见她跟被检测人员说“张大嘴巴,发出啊的声音,不要紧张,一下就好”。她始终都是信誓旦旦:不管哪天有任务,我都上!平时的她也是如此,任劳任怨,一心想着他人,是我们的暖心小姐姐。   孙雪是科里的小太阳,她看起来年纪轻轻,却已经是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此次应急任务护士长和王主任本没安排她上前线,可她说自己要给孩子做表率。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任务、不知道几点能回家,她就跟孩子说要去出差。“妈妈晚上可能回不来,晚上跟着爸爸睡,要乖乖。”这是这段时间她对孩子说的最多的话。 孙雪说自己是夏天吃火锅都不会流汗的体质,可在做检测时,她瘦弱的身体,竟也能汗流浃背。看到小朋友也来检测,她会温柔的鼓励小朋友加油,给勇敢的小朋友竖起拇指。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呼吸不畅时,她说她会鼓起腮帮做几个深呼吸来缓解。护士长怕她坚持不住,让她休息,她坚定的说:“没事儿,我可以”。   李转红是科里坚强的姑娘,她看起来瘦瘦弱弱,个子不高,但每次检测任务她都是第一个上场、最后一个下场。带队组长让她中间休息一下,她都要坚持到最后,脱下防护服的她汗水浸湿了全身,口罩和护目镜让这个女孩的脸上有了最美的印痕,即便如此,依然掩不住她那甜美的笑容。   马文华是科里的小仙女,她是针灸科最爱美的小护士。她对防护服、口罩、乳胶手套样样都过敏,脸上长出一个个痘痘,手背部、胳膊上满是分布不均的小疹子,但只要面对任务,她却毫无怨言坚持战斗。 看着每次脱下防护服,忍不住抓挠疹子和痘痘的她,队里的战友总是心疼不已,她自己却不以为然:“忙起来就忘了,忍忍就行了,总不能浪费防护服吧。”   吕倩倩是科室的小管家,她原本没有入选核酸检测的队伍,但她却主动请缨,替换别人休息。她说国难当头,自己指定不能少。虽然她身材娇小、在大个子面前要踮起脚尖,在小朋友面前要半蹲着采样,但她没有打过一次退堂鼓,总是坚持到最后。每次出征前都会为留守科室的医生备好物品,保证正常的治疗,没有出征任务时,她又积极主动的把科室工作多承担一些,她是心系科室又能全心应战、心思缜密的好管家。   在这个烈日炎炎的夏季,针灸科的战士们与所有奋战在一线的核酸检测突击队员同甘共苦、挥汗检测战场,筑起的不光是医护人员大爱无疆的道德高地,更是一段青春无悔的人生风景。  
09
2020.07
核酸检测英雄谱丨七月一日:我们向党旗敬礼!
七月一日,是党的99岁生日 七月一日,我们医院1500多名员工集体向党旗敬礼 站在最前头的 是三个年轻的女将 和她们率领的白衣天使突击队 连续奋战6小时 检测人员近万名 就是三支突击队敬献给党的生日礼物   △图为七月一日前往管庄社区进行核酸检测的我院12名应急医疗队队员。 管庄社区核酸检测医疗队带队的组长是护理部总护士长董慧,她是今年三月在朝阳区三间房新冠病毒定点医疗点火线入党的预备党员。当天,率领全队奋战6小时,共检测2900多人。   △图为七月一日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16名应急医疗队队员在前往垡头社区进行核酸检测出发前合影。走上战场前,她们是一群年轻活泼、朝气蓬勃的90后。   △穿上防护服就是一个白衣天使突击队。 带队的组长是护理部示教室年轻的老师马宁。除了这个头衔,马宁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入党积极分子。如果说一个党员一面旗的话,那么,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撑起的同样是鲜红的旗帜。图为我院16名应急医疗队队员即将走上垡头社区核酸检测前沿阵地时的飒爽英姿。当天奋战6小时,检测4000多人。   △带队的组长马宁身体力行,样样工作都冲锋在前。   △图为今日垡头社区核酸检测现场   △图为护理部总护士长宁翠霞率领的12勇士突击队。 宁翠霞总护士长带领自己的检测团队在常营核酸检测前线,奋战6个小时,检测2600多人。在这支应急医疗队中,她和人力资源部职员孙连宝、神经重症监护室副护士都是正式党员,副组长李璐萌也早已向党组织递交过入党申请书。6个小时的连续作战,大家浑身湿透,但斗志未减半分。   △共产党员孙连宝帮助战友穿防护服、战役结束和战友清理战场   △左图为神经重症监护室副护士长李瑞工作中,右图为检测结束后浑身湿透的她。  △中午休息间隙,大家都累得席地而卧,宁总(左二)抓紧时间进行后勤保障工作 全院129名正式党员、5名预备党员、38名入党积极分子,用他们对党的赤胆和忠诚,凝聚起1500多名员工的所有力量,在不同的抗疫哨位,演绎着不同的抗疫誓言,义无反顾,一路向前。
08
2020.06
医德医风建设承诺
为进一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增强服务功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院将进一步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并向全市人民郑重承诺如下:   1、进一步强化对全院各科室医德医风建设的指导。定期督导、检查医德医风建设开展情况,对服务态度生、冷、硬、顶、推和收红包、私收费、乱收费、滥检查等问题进行自查自纠,设立专门机构接待群众及患者的举报和咨询,对群众举报问题,一经查实,严肃处理,对违纪人员处以举报数额的10倍罚金,奖励举报人提供数额的50%。   2、加强对CT、核磁等大型医疗器械检查阳性率的监测考核,建立抗菌药物、麻醉药品临床应用及处方的检查评价制度,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减轻患者费用负担。   3、遵守医疗质量管理的规定,进一步强化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监控,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定期检查督导,对遵守规定、医疗质量好的予以表彰,对不遵守规定、医疗质量差的予以处罚并通报批评。   4、严格依照《药品管理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合法经营,保证经营的药品安全、有效。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商业贿赂和制售假冒伪劣药品等不法行为。实行药品公开招标制度和单品种用药数量、金额进入前十位的公示公开制度,对临床医生单品种药品用量前十位公示公开制度。   5、实行政务院务公开和价格、收费公示制度。对常用药品、医疗服务、各种检查、手术等收费标准公开,实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     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 2018年6月12日
25
2020.05
科室丨一封“告白情诗”——急诊病区中的脉脉温情
    满纸文字装满了医患之间的情意 “512是旗帜,赞美医护人员……”清晨,一封感谢信被送到了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朝阳急诊病房护士长杨海艳的桌上。几张临时找来的纸上,洋洋洒洒密密麻麻写满了对急诊病区护士和医生们的感谢。   刘大爷与朝阳急诊病房医护人员合影 感谢信的作者是急诊病房19床的刘大爷,就在几天前,他从外院转入了中西医朝阳急诊病房。“从转院到治疗,再到现在慢慢恢复,我觉得自己在这里受到了科里大家无微不至的照顾。”刘大爷还专门提到了转院时在救护车上陪伴他的韩医生,“说实话,我虽然经常出入医院,但是躺在救护车上还是很紧张,就是那个小韩大夫,一直在车上陪我说话,转移我的注意力,真的特别感谢他。”   左侧穿蓝衣服弯腰协助护士操作的就是护工郭师傅,刘大爷特别对他表示了感谢 刘大爷今年六十九岁,曾经是北京某线路的公交车司机,多年前的一场事故让他失去了自己的左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右腿也逐渐出现了问题,这次入院主要原因是心衰,但也和下肢行动不便有很大关系,“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医院里的老病友”是在采访中他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即便如此,来到了朝阳急诊病房,他还是被科室医护的关照感动了。   责任护士张磊在为刘大爷输液,对于她,老人也是赞不绝口 “说句不客气的话,这里很多人都能当我的孙子,孙女了,可他们不管白天黑夜都时时刻刻关照着我这个老头子,是真的把我当做他们的亲人来照顾。”最让刘大爷印象深刻的就是责任护士张磊,“小姑娘话不是很多,干起活来却特别利索,换药、输液、帮我翻身,看她忙的满头大汗,我自己都心疼。”   朝阳急诊病房杨海艳护士长在询问患者的情况 “其实这都是我们最基础的工作,”朝阳急诊病房护士长杨海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受患者的感动的方方面面,就是病房里的工作日常。“来这的大多是急症恢复期的患者,我们能做的就是护理好他们的日常生活,比如定点定时帮助行动不便的患者翻身,为饮食不便的患者插胃管,安慰长期卧床病人的情绪……类似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不仅是护理单位,临床医生也是一样。”   喂饭、喂水、洗头、理发,病区护士对每位病人的照顾都细致入微 “患者们甚至能够叫出每个护士的名字,彼此之间就像是朋友,有时候更像是亲人。”杨护士长指着墙上一面面锦旗和收集起来的感谢信,上面的每一句、每一字,都饱含着患者和家属们的情意。“正是有了大家的认可,我们也有了更多动力,去坚持、去服务,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照料与保护。”   刘力主任(左一)与袁伟主任(右二)同患者合影 “朝阳急诊病区是我们医院与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合作的急诊科室,日常除了承担本院的急诊工作之外,还会吸收从朝阳医院转院过来的病人。”朝阳急诊病房刘力主任在病房中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刚刚结束了忙碌的工作,据主任介绍,除了日常的工作之外,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的袁伟主任、杨海艳护士长每天都会在病区进行技术指导、工作和查房,不仅如此,郭树彬主任也会经常来病区指导工作。“专业、细致、负责,这就是我们病区每一个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郭树彬主任定期来院查房指导工作 提灯女神南丁格尔曾经说过:“正因为人是最宝贵的,能够照顾人使他康复,是神圣的工作。”急诊病房担负的医院急诊、危重病急救、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的医疗急救任务,面对着繁重的工作,医护人员依然尽心尽力将爱与温柔交给每一个来院的病患。   朝阳医院急诊病区于2016年5月3日建科,是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共建共管的急诊医疗区。通过优势互补,充分利用朝阳医院的医疗、护理技术优势结合中西医急诊抢救中心的服务及环境优势,更好地为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急危重患者服务。科室以救治急危重症和老年慢性衰竭为特点,涵盖各类感染、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重度营养不良、癌症晚期、多脏器功能不全等在各类急、危重症的抢救和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在未来的工作中也将以更加优良的技术和更加细致的服务筑起患者生命的守护线。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