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农历年的
最后一个节气
此时大自然阴气渐渐衰落
人体脏腑仍处于寒凉状态
寒至极处,阳气萌生
在这“冬藏转春生”的重要时机
养生也要顺势而行
既要滋阴,也要养阳
食温吃苦
- 大寒养生 -
中医有“寒者温之”的原则,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等,有助于体内阳气升发,可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
可以吃些红色蔬果和辛温食物,如红辣椒、红枣、胡萝卜等,使人体的热能增加,增强抵抗力。
冬天严寒,不少人三天两头就去吃火锅或者肥甘厚腻的食物,再加上冬季多风干燥,人很容易上火,所以饮食还要吃点儿苦泻泻火,比如苦菊、苦瓜、芹菜、生菜等。
另外,还要清清肠胃,适当吃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如山药、茯苓、芡实等。
减少进补
- 大寒养生 -
大寒时的进补量应逐渐减少,开始向清淡饮食转变,以顺应季节的变化,尤其是阳气偏盛、易便秘和上火的人群。
进补时可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如香菜、洋葱、芥菜、白萝卜、辣椒、生姜、大蒜、茴香等,但不可过量。忌食生冷黏腻之品,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充足饮水
- 大寒养生 -
冬季干燥,人体内的阴液也容易出现不足。因此,补水尤为重要。
尽可能增加饮水量,不要等口干后再喝水。每天入睡前和起床后,都要喝一杯温水。洗澡前后最好也各喝一点水,以补充流失的水分。
有条件的话,可常饮梨水以滋阴生津,润燥止咳,防止天气干燥导致的口干、咽干。
还可以煮萝卜水饮用(最好是白萝卜),可以理气健脾、清热利尿,同时有促进消化之功。
早睡晚起
- 大寒养生 -
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可以养人体的阴气,使身体内的阴阳维持平衡。
保证充足的睡眠,则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帮助缓解疲劳,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最好在11点前入睡,尤其年轻人更应注意避免熬夜。
此外,尽量避免在寒冷的早上或晚上进行户外运动。
保护头脚
- 大寒养生 -
中医认为,寒气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
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以冬季是脑血栓、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及关节痛、感冒等疾病的多发季节。
头为诸阳之汇,寒从脚下而起,因此,要十分注意头脚部的防寒保暖,及时添衣,外出记得戴上口罩、帽子、围巾,穿上棉鞋。
每天睡前可以泡泡脚,水温不可过高,40℃左右即可,时间在30分钟以内,以自觉微微发汗为宜,并可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疏通经络、放松身心。
适当运动
- 大寒养生 -
大寒时节,切忌运动过量,出汗太多,避免阳气随汗液而出,受到损伤。
运动项目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快走、慢跑、广场舞、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强度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而定,以微微出汗最好。
运动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较暖和时进行。
调畅情志
- 大寒养生 -
冬季天气阴沉,万物凋零,日照时间短,容易使人感到抑郁和焦虑。
因此,为避免冬令阳气伏藏的最后环节受到干扰,大寒时节还应注意调畅情志,减少思虑,保持心情平和愉悦,及时梳理个人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