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做法
去年在抗疫斗争中,我作为非公医疗单位唯一的一位党委书记,时刻牢记抓党建的第一责任,坚决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级决策部署和卫健委党委要求,团结带领全院上下强化政治担当、抓实党建引领、落细组织保障、扛起社会责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双项任务”,在大疫大战大考中取得了不凡成绩。院党委被表彰为卫健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展开靠前指挥、分进合击“阻击战”。把抗疫作为头等大事,第一时间召集党委会统一思想,实行集中领导,不计代价、不遗余力,一体化部署,全心力投入。主导成立抗疫办公室,启动预检分诊、督导通报、上下联动等应急机制,迅即推开动员布控、力量调配、物资保障等工作,保持指挥、防控、办公、保障等有序运转。线上线下并用,及时传达上级指示,跟进抓好思想引导、管控监督、前出支援等工作。院领导明确分工、下沉一线,组织协调、伴随督导,轮班赴一线看望慰问,保持抗疫全程强有力领导和不间断指挥,调动了全员抗疫积极性,形成了全院一盘棋、上下一股劲,同心抗疫、共克时艰的强大突击力和战斗力。
二是坚持精准施策,筑牢住院病区、出入点位“防火墙”。注重发挥党委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底线思维和求实精神,快速反应、沉稳应对,分情细化防控措施,使每个环节的工作都达到严实要求。按实战需要,强化应知应会,分批轮训考核,做到全员覆盖、逐个过关。对标上级规范,及时更新7版疫情防控流程,推出20余项硬核举措,严格落实院感防控要求,阻断传播风险。抽组应急医疗队,开启发热门诊,分组轮值、分批进驻,守牢“前哨阵地”。克服困难建起首家民营方舱实验室和方舱CT,落实标准化建设和管理,为抗疫提供有力技术保障。狠抓细节管理,严格重点区域和点位监查,使每个关口都成为疫情不可逾越的防线。26次接受上级检查,没有发现大的问题。
三是扛起社会责任,争当战不缺席、担当尽责“排头兵”。国难当前,引导大家认清社会组织的属性和责任,力求代表非公医疗单位及时发声、立杆为旗,不负众望。我们发挥医技力量等资源优势,闻令即动、前出补位,一批又一批接续派出精锐奔赴抗疫火线,全力履行社会责任。首次战疫,抽组3批医疗队22名队员,支援三间房定点医院,坚守61天、医护73名患者;二次战疫,抽组核酸采样队接力苦战10天,出动15批266人次,辗转8个街道社区,完成56443人的采样任务;第三次战疫,两个月出动9批255人次,采样55381人份。每逢疫情紧张的关头,也是我院最艰困的时期,我们顶着风险压力,艰难地疏解病人、减床收治,抽组队伍支援一线,付出巨大人力财力,展示了非公医院的非凡担当。
四是强化思想引领,高扬携手同心、共克时艰“主旋律”。及时动员开展“战疫有我、党员先行”行动,要求任务面前党员先行,遇到困难党员先上,每次出征都指定党员骨干领队,使队伍战斗到哪里,党徽就闪耀到哪里。主导成立以党办和工会为主体的宣传组,带头撰稿宣传鼓动,树起鲜明导向,坚定信心,激励斗志,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采取微信推送与融媒结合,内宣和外宣并行,借助近10个平台连续报道医院抗疫动态,讲好员工抗疫故事,突出宣传5个集体、6名个人的生动事迹,推出“北京市模范集体”医务部、“北京市劳动模范”董慧、“北京市抗疫先进个人”司玉静3个市级先进典型,推荐5名优秀党员受到卫健系统表彰,为战胜疫情、渡过难关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并产生了良好社会影响。
五是注重因势而为,打好常态防控、正常诊疗“组合拳”。随时关注疫情动态,组织集中研判,合理调整布局,一方面从政治高度和单位存亡高度,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从严从细落实“三防四早九严”要求;一方面稳妥有序重启正常医疗服务,加紧收治病人,加班实施手术,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去年下半年,根据医改政策走势,先谋早动,调整科室、力量架构,狠抓内涵质量建设,走实走深中西医特色、医联体建设、院中院模式、互联网诊疗、精益化管理等举措,通过精准防控和正常诊疗同向发力,年度收益和医疗指标达到了预期,保住了安全稳定的基本盘和向上发展的好势头。结合新年度工作筹划,从常态防控、安全医疗、优质服务、党建引领、文化建设等方面系统部署,为实现“走稳做优、争创三甲”目标掀开了新的篇章。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社会组织党建特点规律研究把握不够深透。目前抓工作仍处于学习探索阶段,责任传导不到位,党建基础不扎实,需加强督导、跟踪问效,在创新创优上突破。
二是以党建工作助推单位高质量发展还存在差距。面对疫情和医改“双重冲击”,急需党建工作在稳心留人和优化就医体验方面发力,使单位尽快走出疫情阴霾、行稳致远。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凝聚、驱动的“指挥棒”作用,服从服务于抗疫全局,助力助推好医院发展。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引导。以庆祝建党百年华诞为主线,以支援疫苗接种和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加大宣教力度,树立爱岗敬业、实干奉献的鲜明导向,设身处地关心温暖激励员工,增强单位归属感。
二是推动精益化管理。倡导以人为本,跳出粗放式运行模式,建立节能降耗、提质增效、资源共享机制,推行合乎医院实际、符合科室预期、起激励作用的绩效分配方案,提升员工获得感积极性。
三是重视特色文化建设。强化“患者至上、员工为本”理念,从解决患者最期盼、员工最关切、医院发展最关键的问题切入,开启多种路径,打造人本化、接地气、推得开的企业文化,从根本上增强单位凝聚力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