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院上下闻令而动,义无反顾,连续奋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他们以“逆行者”的姿态,纷纷要求到一线去、到前沿去、到最危险最需要的地方去。一份份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计名利、不惧危险的大义担当,令人敬佩与感动,特别是战斗在疫情一线的同志,他们心系病患、听令景从,面对生死考验,坚持用生命医护生命,用生命履行使命,谱写出一曲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奉献之歌,成为中西医人的生动写照和优秀代表,在我们身边树起了一面面鲜艳的旗帜。
即日起,我们将紧跟战疫进程,推出一批战疫一线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他们的事迹真挚朴实、生动感人,是我们身边鲜活的榜样,希望大家从中受到启发鼓舞和思想引领。
把初心写在战疫前沿的“拆弹老兵”
刘永胜,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一名退役老兵,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全院第一个主动请战的老同志,首批进驻发热门诊应急医疗组组长,这么多称谓,说他是这次战疫的“排头兵”绝不为过。
“我参加过98抗洪、抗击非典、汶川抗震救灾和部队援疆任务,论经验足够,我不上,谁更比我有资格?”刘永胜一再给领导说。
1月23日,农历大年二十九,我院抗击新冠疫情之战正式打响,刘永胜首当其冲、临危受命,担任我院应急医疗组组长,带领第一批队员第一时间进驻战疫一线——发热门诊。凡是经门诊和急诊预检发现发热、咳嗽症状的患者,都要直接转入发热门诊进行预检分诊。这就预示着,发热门诊成了医院战疫的前沿阵地,承担着艰巨而危险的任务,他们将时刻与“魔鬼”面对面撕杀,也将面临直接被凶恶的病毒击倒的危险。
首批进驻发热门诊的应急医疗组组长刘永胜
发热门诊工作非常繁杂,从场地清理、设备调配、人员排班、就诊流程、消毒隔离、转运交接到各种紧急会议、护士培训,一条条、一件件……。在极短的时间内,刘永胜用自己的经历帮大家树立信心和勇气,安抚情绪,消除恐惧;亲手帮助队员做好防护,帮助熟悉流程,培养习惯;细心了解大家的生活需求和习惯,尽力协调后勤提供生活和工作的便利。在他的带领下,发热门诊各项工作井然有条,实行了24小时值守。为节约“珍贵”的防护服,刘永胜和他的队员一样主动少吃少喝,少上厕所,一站就是4至8个小时。走出隔离区,大家汗流浃背,取下护目镜,额上是无法消除的“抬头纹”,手也被消毒液反复洗涤得脱了皮。
“疫情发生后,我们平均每天接诊10多个患者,每个医生24小时一个班,分班轮守,有时一起上阵,从早忙到晚,精神高度紧张,不敢有丝毫懈怠。”队员们讲。一个月下来,诊断400多例病患,转送4名疑似患者,确保了零感染。
应急医疗组正在对患者进行预检分诊
撤离发热门诊,大家都是筋疲力尽,而刘永胜的体重锐减了20多斤。看着眼眶深陷、脸色萎黄的他,有的同事心疼地调侃:“刘主任辛苦了,你可是我们医院的‘拆弹’专家呀!”接下来,再让我们一起看一看他从一线下来后,给组织写的思想汇报吧:“大丈夫自食其力,站着活;好男儿以身许国,不怕死。疫情面前,除了不畏死,还要科学防护,真正做到心防、身防、技防。思想要重视,面对危险都有恐惧心理,每次上岗,晚上都会失眠,全组人员都有这个情况。同志们年轻人多,按理说我这50岁老大夫,真的不用那么拼,每个月部队有不菲的工资待遇,我很满足了,也不图啥。要说图就是个荣誉感,再就是责任心。一个老兵带一帮新兵上前线,没有隶属关系,我也给不了大家啥,只能是安慰、鼓励、监督、督促。带同志们上去,也要安全带下来,这是老兵班长的责任,我做到了,心里甚慰。通过一线工作,同志们进一步看到了我们党的伟大,没有党的领导,这次疫情防控不会如此有力!作为医护人员,健康所系,生死相托,没有退路。不是党员的都写了申请书,作为组长一定交给组织。”
没有华丽的词藻和豪言壮语,真挚朴实的话语中,看得出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读得到他的职业操守和党性涵养,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信条,一名退役老兵的责任和担当,这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这就是中西医人引以自豪、充满自信的力量!
■党办专题报道